以首善标准办好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含10部分、60余项具体举措,并提出了深化新时代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十大工程”。
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十大工程”吧!
1. “数字马院”建设工程
开发思政课“智慧学伴”网上平台及手机App,探索建立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双师课堂”,实现网络名师与课堂授课教师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 网络引领工程
制定思政主题网络文化作品成果奖励及认定办法,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创作发布倡导主流价值、驳斥错误观点的网络作品,支持建设一批影响力大、服务思政课教学的微信公众号。
3. 课程思政建设工程
推进学校依据课程特点分门类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评选教书育人“最美课堂”,打造课程思政建设10所示范校、100个优秀教学团队和1000门示范课程;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
4. 思政课教师培优工程
深化“扬帆资助计划”“择优资助计划”,遴选建设一批教书育人“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思政课教学领军人物。
5. 思政课教法创优工程
成立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单设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为广大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搭建平台。
6. 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
开展全市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组织思政课教学督导员专门听课,实现听课全覆盖,建立思政课教学“一师一档”和个性化诊断制度。
7. 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程
定期邀请教学名师开展“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
8. 思政课创新孵化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立足校史校情、专业特色、行业背景,开设市级共享课;支持教师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探索在全市推广应用。
9. 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
组建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审定北京市及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
10. 北京高校思政课案例库建设工程
打造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权威性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在“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城市副中心等,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鲜活实践增进理论认同。
明天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了。
一年来,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如火如荼,坚持首善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彰显北京特色,狠抓贯彻落实,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课堂实效性和学生获得感显著提升。
落实主体责任,市级层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一年来,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带头上讲台,20多位市领导走进各级学校调研思政课建设、讲思政课。
坚持“开门办思政”,汇聚办好思政课的强大合力。一年来,北京市坚持开门办思政,统筹全市优质资源形成思政课建设合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系列思政课“北京课堂”。一年来,北京市聚焦课堂实效和学生实际获得,探索形成了系列“北京经验”。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一年来,北京市形成了“引一批”“转一批”“聘一批”“备一批”的配备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梯队建设,发挥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雁阵效应”。
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推进。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突出各学段特色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有序衔接,努力搭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平台。
下一阶段,北京市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转载自: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