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行业党建  会员之窗  教育评估  社会公益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党建>>经验交流>>正文

发挥党组织三个“核心”作用-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3-18

发挥党组织三个“核心”作用 打造国际化特色教育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 范胜武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是全国首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寄宿制新型学校。1994年正式成立,2011年转型为国际学校。学校党组织成立于1999年,隶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共有党员93名(含流动党员)。学校现设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留学生部,共有学生1753名、教职工306名。在国际化转型中,党组织通过积极探索和发挥三个“核心”作用,打造“国际化”特色教育,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一、 让党组织成为“把关定向”的核心

学校创办之初,教育教学成绩走在全区前列,受到众多学生家长青睐。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因办学思路不明晰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出现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浮躁涣散、师生流失严重等问题,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面对这一情况,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带领全体教职工,从明确发展思路、课程体系建设、高效课堂设计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实践,为学校未来发展把关定向。明确国际化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提出“国际化转型”目标,确立了创办“学生幸福、教师发展、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中西文化合璧的国际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党支部积极“内引外联”,引入北京市十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联合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开展“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引进美国课程和评价方法。进一步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课程定位,构建了集小学EP、初中IP、高中AP课程及外国学生汉语课程为一体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成功转型。打造国际化高效课堂,党支部坚持内涵发展、增效减负,创造性地采取25人“小班制”,开展“创造具有小班化优势的国际化高效课堂”主题教研。教师由演讲者的角色转换成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探索者、共同活动的参与者、适时的帮助者、辅导者。实实在在地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教师会对不同层级的教学班采用不同的教法,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最大的收益。实施导师制,一名导师管理5名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引进并优化“过程性”评价体系,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的35%,平时表现占6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举措的落实,使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逐年提升。2013年,学校生源质量大幅提高,新生报名与录取比例达7:1,一改转型前学校招生难的局面。

二、让党组织成为“选才育人”的核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才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学校选才育人过程中,校党支部坚持“重选才、谨育人、出真才”的原则,以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业和德育教育为重点,全力提升师生素质,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以“双培养”为抓手,为教师的成长构筑全方位的平台。成立《世纪讲堂》,邀请教育名家大师进校园,邀请校内优秀教师分享经验。每年分批次组织教师赴国内外名校参观学习,在学术交流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每月都在师生之间评选出模范教师——“月度人物”,把他们的照片和教学感言、人生感悟呈现在校园橱窗和校刊上,让优秀的教育思想辐射更多人。制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意见》,积极开展读书引领、课题研究、国内外学习考察及享受“骨干津贴”教师评选活动,并通过建立教师动态管理跟踪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将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如党支部选派入党积极分子王寅雨赴国外学习,将其培养成为全校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将优秀青年英语教师、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苗智文培养入党。学校教科研水平也大幅提升,赋予教师课程研发的权利,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创生者、开发者,教师自主研发编撰了《快乐诵读》、《趣味数学》、《EP英语》、《博识》、《公民》、《双语科学》《留学生汉语》等15个门类44部教材。

在学生学业和德育教育中,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校训,积极开展学科联赛、英语节、读书节、模拟联合国大会及中外教育名家讲座、学生出国游学等活动,不断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小学、初中设立了100多个种类齐全的兴趣班、选修课,在高中开展了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从音乐到舞蹈,从书画到体育无不涵盖其中,瑜伽、美食、化妆、十字绣、电影配音等走进课堂,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塑造学生中国灵魂”,这条主线已经贯穿于各种做人教育、爱国教育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党带团,团带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五月”艺术节、爱国诗词朗诵会等系列活动。在天安门“少年先锋岗”活动中,让学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铭记历史、憧憬未来。多次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在纪念馆前开展庄严的宣誓仪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在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等校园活动中,学生重温经典,感悟国学,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心中。在汇报演出上,以琴棋书画、歌舞竞技等多彩形式领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3年,小学毕业班统测和中考成绩稳居海淀区前三分之一;高中毕业生80%被美国前100名大学录取,3名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理事会授予的最高荣誉“AP杰出学者”称号;13名留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三、让党组织成为“文化建设”的核心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党支部通过积极打造“三式文化”,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传承“中国式”文化,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启动了《新世纪国际人》系列礼仪教育活动,定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懂得感恩,才能学会生活,通过妇女节、感恩节、教师节等系列教育活动,把感恩教育变成“浸泡式的影响”,评选“感恩天使”。通过成立光彩志愿者队,在“世界志愿者日”庄严宣誓,开展“分享幸福、快乐校园”系列公益活动,培养其公民意识。通过与北京市盲人学校结对帮扶、与打工子弟学校手拉手、组织大型“跳蚤市场爱心义卖”等活动,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构建“开放式”文化,引入国际文化元素,组织“中澳青少年网球对抗赛”,汇聚两国顶尖高手在学校进行比赛。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最炫民俗风运动会”,每年一次,三年一个轮回,让每个在校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先进、时尚、国际化色彩鲜明的体育盛会中来。同时组织海外游学,开设世界课堂,成功地开创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海外教育基地,学生从学术、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与当地进行了全方位亲密接触,进一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打造“互动式”文化,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地区建立教育交流机制,每年几十个教育代表团来访,在互动中拓宽国内外交流渠道,为进一步打开办学思路、打造中西合璧的国际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举办汉语文化节,学习剪纸、书法、篆刻,绘脸谱、画兔儿爷等,积极营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支部“三个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办学特色示范学校”等称号。2012年,校党支部还被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下一步,校党组织将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深化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为创新特色国际教育、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而不懈努力!

编辑:英艳 日期:2014-03-18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教育热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办单位: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 服务热线:010-689875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京ICP备 20019501号-1
联网备案号:1101080204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