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利大学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吉利集团创办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6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学校党的基层委员会。目前,学校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610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4000余人。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几年来,学校党组织分别荣获“北京民办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德育先进集体”、“昌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北京市教育工委民办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组分别对我校进行了评估及回查,高度评价学校党建工作的六个特色和亮点。2013年4月北京市社工委将我校确定为北京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枢纽型”示范点。2013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委组织部在《昌平组工》第17期以“北京吉利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四个作用’全面推进民办教育党建工作”为题刊登了我校党建经验材料,供全区党组织学习借鉴。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截然不同。学校党组织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党组织在学校全面建设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对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确保学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只能巩固不能削弱;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能加强不能淡化。
(一)加强组织和思想建设,牢固确立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
校党委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为党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
1、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把党委建设成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一线指挥部
抓好班子的集体决策能力建设。校党委注重优化班子结构,9名成员中,校级领导4名,机关干部2名,基层一线干部3名。校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讲政治讲团结,议大事管方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工作,不断提高集体决策能力。党委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哪里有困难,党委一线指挥部就设在哪里;何时有艰险,党委一线指挥部就在何时发挥作用。
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党委中心组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好党务职能部门的建设。学校在民办高校中率先建立党委工作部,作为党委的专职机构,配置专职党务干部。党委工作部作为集组织、宣传、纪检、统战等工作为一体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学校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加强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委十分重视党支部的建设,一是适应新形势及时成立新支部,努力在全校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加强班子建设。抓好支部一班人建设,选好“班长”,各学院支部书记都由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院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三是根据以评促建的原则抓好支部考核。
党组织主动找党员。在学校工作的党员,有一些人不愿公开党员身份,也有一些“口头党员”,还有极少数党员的组织关系在本人手上,即“口袋党员”。为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凝聚到党组织中来,党组织主动找党员,经过教育引导,27名党员设法从外地转入组织关系,扩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力量。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严把“出口”关,建立并落实党组织与离校党员签订承诺书制度。对于毕业生党员或离职教职工党员中暂时无法转出组织关系的,支部与其本人签订承诺书,明确规定其责任与义务。近几年,共有26名流动党员签订了承诺书。
严把“入口”关,建立了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联审制度。在接收外单位转入党员的工作中,党委工作部和支部对党员的档案进行联审。经审查合格的党员,及时编入其所在工作单位的党支部,对不合格档案或造假档案进行严肃处理。
几年来,学校党委狠抓党员的管理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有300多名党员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有40名党员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德育工作者。
(二)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制;确立聘任干部以党员优先的原则;建立党组织议政议教议学制度
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高效
广泛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紧密学校实际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
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2010年以来,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组织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打牢了思想基础。
探索实施导师制特色育人模式。校党委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大力改革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各学科层次导师制的优势,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实施导师制特色育人模式,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相对固定和连续的导学关系,把“教书”与“育人”真正地结合起来。导师制特色育人模式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推进党校教育教学改革。校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党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课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培养青年学生干部的重要基地。每年定期举办两期党校及两期理论提高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00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成为学校建设的一支重力力量。
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校党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以创建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和谐校园为目标,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定期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安全工作预案。组织师生开展安全演习。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
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做到了保一方平安,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形势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学校各级党组织带领全体党员自觉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狠抓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青年学生到马池口镇等地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服务;为昌平区一些单位义务提供翻译工作,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义务服务;到“太阳村”辅导需要救助的儿童。长期坚持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展支教扶贫工作,学校被呼和浩特市评为扶贫支教先进单位。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全校党员和师生持续开展“共产党员献爱心”捐款活动,为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作出贡献。积极组织向四川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捐款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义务献血活动。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我校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有30多名学生到顺义等京郊农村应聘村官,到基层第一线去工作。近几年来,我校为昌平区禾子涧村等对口支山扶贫村支援人民币12万元。每年年终,我校到北小营村等村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粮油。学校党委与马池口镇党委签订文化建设合作协议。2011年9月学校荣获昌平区“对口支援山区 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虽然我校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编辑:英艳 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