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林,我发言的题目是:《保障党组织地位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凝心聚力共促学校事业发展》。
北京城市学院成立于1984年,是新中国首批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1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建校之初,学校就成立了党组织。2008年10月,学校党委隶属关系由海淀区转到北京市。目前,校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49名。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公益性,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初,学校在第六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评选中获提名奖。2012年1月,校党委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2年7月,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2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是市委确定的全市首批基层单位党务公开试点单位。学校重视党建研究工作,是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德育委员会主任单位,2012和2013年,在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中均获特等奖。
一、主动加强党的领导,有力保障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地位
1.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学校自觉落实党对民办学校的政治要求,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办学公益性。主动把学校产权确权为社会公共财产,学校定位为非营利组织。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先进思想理念统一全校认识、引领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党委班子深刻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公益性、高水平、服务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本科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指导方针,确立了“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确定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大力实施专业、学部调整和整合,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着力于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稳定规模、立足行业、面向城市、服务北京,全力推动高水平、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
2.创新体制机制,有力保障党组织地位。学校以章程形式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确立了党委在日常管理中的决策地位,并且通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将党的政治领导、职工民主管理、专家治教、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了“党委主导、民主管理、专家治学、社会监督”的管理体制,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得到全校上下的一致拥护。参照公办院校党组织机构设置并结合民办高校特点,设立完备的党委职能部门,设置专门编制,配足专职人员,党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制定实施了《北京城市学院关于学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定》,规范了学部核心组、党政联席会、学部大会的职权范围,注重发挥专家教授在学部重要事项决策中的作用。明确了二级学部的党支部书记参与各项重要决策的地位。保证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日常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资源分配权。多项举措使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监督保障作用在体制机制上能实现,在职责分工上能体现,在事业发展中能表现。
二、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1.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党建工作实效。近年来,学校党委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分别设立了学生管理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使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调整后的各党支部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新颖的党建创新活动:经济管理学部党支部、现代职业学部党支部把党员培养教育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融为一体,促进了年轻党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城市建设学部党支部、生物医药学部党支部将基层党建与学科梯队建设融为一体,有力推动了学科和专业发展;信息学部、语言学部等在教师党员中实施导师制,将教师党员示范作用体现到关注关心学生成长上,在“手拉手”中实现教学相长;公共管理学部党支部运用现代传播实践中心平台,实现了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双丰收;各学管党支部通过拓展红色社团先锋社的功能,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学生党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团体激励班级全核赛项目”曾获得北京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三等奖。校党委重视在“七一”期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活动的实践性,通过岗位体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等方式,彰显学校办学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党组织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2.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委重视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积极推行每月一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加学时,积极实践,强化考核,收效良好。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和党支部考核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师生党员思想教育、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入行动、培养学生党员骨干等方面的平台作用,完善了初、中、高级党课的培养和考核方式,学校先锋社团和业余党校成为师生思想教育和感受体验的重要阵地。学校党委还拓展了“党建园地”栏目的内容,丰富入党教育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将日常教育与初、中、高级党课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建设风清气正和谐校园中发挥骨干作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根据民办高校特点,与“培养优秀学生”目标相结合,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通过严把党员入口关、强化党课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和实行党员自我管理等途径,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3个,北京市教育先锋2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名,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北京市社会工作领域优秀共产党员1名。
3.弘扬公益奉献精神,积极履行学校社会责任。近三年,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开展“风清气正,和谐校园”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并以志愿服务文化引领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学雷锋在行动,志愿精神传承接力”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个性鲜明的北城学子,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熊述娟、“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王意、北京市“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雷锋团队北京城市学院义工服务学校总会等先进典型。2013年4月,“勇救车祸遇险老人90后女大学生群体”蒋梦媛、孙怡、刘雪被评为第四届北京市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5月,学校党委号召开展“手拉手、红色接力助学圆梦”大型公益活动,广大党员积极踊跃报名,学校党委最终确定了130余名党员,以“一对一”、“多人接力”形式对广西乐业县、贵州黔西南自治州的11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多数资助时间长达10年以上,彰显了我校党组织和党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1.加强教代会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发挥教代会、工会在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教代会执委会设立了职工争议调解、民主评议和职称复议委员会,有力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有效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学校的薪酬改革、房屋补贴、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奖优罚劣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均由教代会通过。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住房补贴、合同签订等重大事项,实行包括党代表、教代会代表在内的评议委员会评审制度。新一届工会通过调整委员会人员构成加强了队伍建设,通过例会制度、交流学习、社会职务推荐等工作,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密切与教代会、共青团的关系及拓展社会联系,发挥自身更大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2.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深化党务公开。学校被确定为北京市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试点单位,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的党务公开工作格局。制定了《北京城市学院党务公开施行意见》,建立学校、学部两级公开目录共40项公开内容。不断深化和丰富党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促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师生参与学校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并通过党务公开有效带动校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除上级规定的内容外,将学校重要会议信息、干部任免、校级评优表彰、各类选举候选人情况公示及选举结果、学校大额购置及招投标项目等都进行了公开。近年来,学校试点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财务公开,2012年学校财务公开已经扩大到校党代会和教代会代表,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尚属首例。
3.悉心关爱教职工,凝聚集体力量。一是生活上关心,通过设立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收入;坚持对经济困难的教师进行特殊帮扶;基层党支部对患病教师及时探望和慰问;学校在食堂设立专门窗口,提供质优价廉的外卖熟食,服务青年教师。二是思想上关心,建立并实行了校领导开放日制度,建设校党委委员与基层“连心工程”,畅通广大青年教师与党组织和领导的沟通渠道。三是在特殊时期给予特别关爱,针对青年女教师占较大比例的实际情况,校工会每年“三八”节期间为她们举办各类讲座,并实施了“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计划”,减轻女教工患病时的负担;为照顾怀孕期间的女教师,学校设立了“孕期专项研究课题”;学校各级党组织密切关注青年教师,在他们家庭出现喜丧大事、突发变故、重大困难时,组织上及时跟进,给予特殊关心关爱。此外,学校十分注重保障教职工权益,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全员参加社保,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还通过建立职工退休养老补充专项基金,购买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等途径,使学校教师在退休、医疗待遇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处于同等水平。把人事任命、财务收支等广大教职工关心的问题纳入党务、校务公开,充分保证职工知情权与监督权。
4.加强统战工作,扩大治校共识。重视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生活状态和政治诉求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有价值帮助。1名无党派教授和1名民主党派人士被选举为教代会执委会副主任,有力加强教代会工作。重大决策前向党外人士征求意见,重要会议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学校先后有4名党外人士担任学部或部门的一把手,中层以上干部中有党外人士12名。学校党委还建立了定期联络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支持民盟教师支部开展活动、发展成员、服务于海淀区建设与发展,该支部被评为海淀区优秀民盟支部。
下一步,校党委将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建设,不断提升我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编辑:英艳 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