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目标
1、本项目通过高校资源融入基层,切实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设。有效选择高校最专业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活动,真正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等,特别是针对急救技能的培养,为社区服务建设开拓思路。通过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社区整体文化素养提高,从而自觉提升生活品位,达到社区生活优享感受,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我身边“最需”社区公共服务调查:由20名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通过对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1-34栋楼、新华联丽景新区开展社区我身边“最需”社区公共服务调查,了解本区居民社区公共服务“最需”要求,制定高校资源融入活动方案,送最“精准”的知识融入社区,提升小区居民综合素养和文化生活品质。调查预计进行10天,预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2、“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把握黄金救护时间,和生命赛跑”急救知识社区推广行动:通过组织5名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专家和5名志愿者面向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河村社区、大山子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等5个社区开展各阶层的日常急救知识。每个社区每月开展2次,活动开展5个月,预计培训50期,每期咨询、培训时间不少于90分钟,培训5000余人次。通过急救知识进社区巡讲和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逐步让社区居民提高急救及自救知识的能力, 在遇到突发病时,能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有效抢救自己及更多人的生命。
4、法学院在行动——防诈骗社区行:通过组织5名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专家老师及10名志愿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河村社区、大山子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联合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八里庄派出所民警,共同开展“防诈骗社区行”活动。活动以展板、案件回放及防诈骗宣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讲解诈骗案例,提醒居民时时刻刻都要注意防范。活动预计在暑期期间和寒假前期两个时段开展,每个社区开展2场,共计10场,预计服务人数不少于5000人次。
5、“走进微时代,沟通更畅通”社区便捷服务:通过组织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老师和3名志愿者帮助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搭建微信资讯公众服务平台,建立社会微信服务圈,定期整理和汇总社区周边“最优”生活资讯等信息并及时发布,形成就近社区微信资讯服务网格,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即时便捷的服务。预计发布消息不少于40期。同时,对社区服务站开展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培训活动。预计开展课程培训40期,每期不少于10人,全年服务不少于400人次,之后由社区服务站自行管理。社区微信服务圈预计全年不少于2万人次。
6、“眼见为实”社区除谣实验室:组织2名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理工科老师、学生走进十里河村社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开展“眼见为实”科学实验进社区活动。通过针对生活中的谣言进行现场科学实验,用实验事实向居民揭穿谣言真相,还原事件本质,引导居民正向面对网络信息,理性、文明传播信息。活动预计每个社区开展2期,共计8期社区除谣实验活动。活动预计直接服务1600人次,覆盖人群不少于2.4万人次。
7、悦享夏日生活,校园文化社区行:通过组织以舞蹈演艺、书画讲座、悦读会等内容进社区为主要形式,搭建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平台。暑期,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派遣教师和志愿者进入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堡南里社区开展社区沙龙活动。将高校丰富、专业的文化资源植入社区,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内涵和品质。沙龙包括10次舞蹈编舞培训、一场“社区精舞汇”演出,预计参演人数100人,四场“感受书画魅力,传承艺术文化”交流会和四次“全民悦读”讲座。活动预计预计直接覆盖人群2万人次。
二、组织架构
该项目由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文化培训学校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包括李守义(组长)、李保洁(副组长)及邱芳老师。各子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文化培训学校统筹安排。
三、项目内容和进度安排
1、我身边“最需”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活动于2015年8月开始,由首都师范大学20名志愿者通过对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1-34栋楼、新华联丽景新区开展社区我身边“最需”社区公共服务调查,了解本区居民社区公共服务“最需”要求,制定高校资源融入活动方案,送最“精准”的知识融入社区,提升小区居民综合素养和文化生活品质。调查预计进行10天,预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2、“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把握黄金救护时间,和生命赛跑”急救知识社区推广行动
通过组织5名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专家和5名志愿者面向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河村社区、大山子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等5个社区开展各阶层的日常急救知识:具体包括突发性病伤、溺水、烧伤以及食物、药物中毒等常见事件的紧急救护及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现场心肺复苏术等技能演示、老年病日常防治咨询、幼儿饮食安全培训等活动。活动预计2015年8月-12月开始实施,每个社区每月开展2次,活动开展5个月,预计培训50期,每期咨询、培训时间不少于90分钟,培训5000余人次。通过急救知识进社区巡讲和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逐步让社区居民提高急救及自救知识的能力, 在遇到突发病时,能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有效抢救自己及更多人的生命。
4、法学院在行动——防诈骗社区行
通过组织5名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专家老师及10名志愿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河村社区、大山子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联合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八里庄派出所民警,共同开展“防诈骗社区行”活动。活动以展板、案件回放及防诈骗宣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讲解诈骗案例,提醒居民时时刻刻都要注意防范。活动预计在暑期期间(2015年8月-9月)和寒假前期预计(2016年2月)两个时段开展,每个社区开展2场,共计10场,预计服务人数不少于5000人次。
5、“走进微时代,沟通更畅通”社区便捷服务
通过组织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老师和3名志愿者帮助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搭建微信资讯公众服务平台,建立社会微信服务圈,定期整理和汇总社区周边“最优”生活资讯等信息并及时发布,形成就近社区微信资讯服务网格,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即时便捷的服务。预计发布消息不少于40期。同时,对社区服务站开展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培训活动。培训活动2015年8月开始,每月5期,开展8个月,预计开展课程培训40期,每期不少于10人,全年服务不少于400人次,2016年3月由社区服务站自行管理。社区微信服务圈预计全年不少于2万人次。
6、“眼见为实”社区除谣实验室
组织2名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理工科老师、学生走进十里河村社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定福庄北里社区、十八里店社区开展“眼见为实”科学实验进社区活动。通过针对生活中的谣言进行现场科学实验,用实验事实向居民揭穿谣言真相,还原事件本质,引导居民正向面对网络信息,理性、文明传播信息。活动预计每个社区开展2期,共计8期社区除谣实验活动。活动预计2015年11月-12月完成,直接服务1600人次,覆盖人群不少于2.4万人次。
7、悦享夏日生活,校园文化社区行
通过组织以舞蹈演艺、书画讲座、悦读会等内容进社区为主要形式,搭建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平台。活动预计暑期(2015年8月-9月)进行,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派遣教师和志愿者进入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十里堡南里社区开展社区沙龙活动。将高校丰富、专业的文化资源植入社区,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内涵和品质。沙龙包括10次舞蹈编舞培训、一场“社区精舞汇”演出,预计参演人数100人,四场“感受书画魅力,传承艺术文化”交流会和四次“全民悦读”讲座。预计直接覆盖人群2万人次。
编辑:刘睿婧 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