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行业党建  会员之窗  教育评估  社会公益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公益>>社会建设项目>>专题报道>>正文

“守望幸福”随迁老人社会融合项目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09

一、绩效目标

1、项目范围:涉及2个社区(选择随迁老人比例较高社区实施项目)。

2、活动数量:每个社区拟开展2-3个个案服务;1-2个社会工作专业小组服务,每个小组人数为8-15人,开展6次小组活动;开展1-2次社区活动。

3、受益人群:项目直接服务人群是子女落户北京的外籍随迁老人。直接受益人为80人左右。间接受益人包括服务对象的子女等家人、社区居民、志愿者、学校师生等,约500人左右。

3、项目成果形式:随迁老人社会融合服务案例汇编;随迁老人社会融合提升服务培训讲义。

二、组织架构

本项目由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包括:苗艳梅(组长)、娄缤元(副组长)、何芸、刘金菊、霍晓英等。

本项目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为随迁老人社会融合及需求调研以及随迁老人社会融合服务实施。各子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及负责人分别为苗艳梅和娄缤元。

三、项目内容

(一)前期需求调研

1、问卷调查。针对随迁老人设计需求问卷,对社区的随迁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计划问卷调查人数150人左右;第二,半结构式访谈。设计访谈提纲对随迁老人的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以便于我们后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需求服务。

2、需求分析

此次项目的总目标为促进随迁老人社会融合,提高老人对于新生活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归属感。

(二)个案工作

案主来源既包括主动求助者,也包括社区工作者转介,或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的潜在案主。主要从亲子关系、代际隔阂、情绪低落等个人问题出发,计划开展4-6个个案辅导,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个案开展4-6次。

(三)小组工作

小组活动将分主题围绕不同性质与需求的随迁老人开展,每个小组组员数为8-15人。具体根据社区随迁老人需求,每个社区开展1-2个小组。以下为小组备选主题。

1、普通话学习与日常生活适应小组。主要针对南方省籍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语言可能会阻碍与外界交流的随迁老人。以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为依托,开展普通话趣味学习小组,通过教授普通话的日常用语,促进随迁老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促进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合,从语言上减少随迁老人的文化隔阂。

2、社会支持小组。目的是提高随迁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交往能力。随迁老人的交往包括随迁老人之间的交往、随迁老人与本地老人的交往以及随迁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方面。可以组织以随迁老人为组员的人际小组,也可以组织不强调随迁特点的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小组,还可以组织随迁老人及子女的亲子活动小组等。

3、网络使用学习小组。教导随迁老人学会使用网络、微信、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帮助服务对象与新老朋友多渠道沟通,学习网络购物、聊天、浏览新闻等,增加他们的外界沟通和社会融合。

4、随迁老人能力提升自助小组。在有条件的社区组织热心的随迁老人,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自助能力,开展自助服务,例如筹办、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等。

(四)其他活动

项目组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社区内开展关于随迁老人的其它服务活动。以下为备选活动内容。

1、社区大讲坛。利用社区现有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开展针对随迁老人的讲座,例如福利政策保障,北京气候变化与养生等,提高随迁老人适应能力。人数在20人左右。

2、发行宣传手册。制作“便利生活早知道”宣传手册,熟悉随迁老人所在社区资源,包括出行交通信息、健身器材位置、娱乐设施与活动周期等、就近的便民服务圈信息等。也可介绍北京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美景名胜等,特别是社区周边特色资源,让随迁老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满足生活需求。计划发放50-100册。

3、建设文化宣传专栏。利用社区、街道的文化宣传栏,宣传北京特色文化与社区娱乐活动,拓宽随迁老人的活动知晓与参与途径;宣传尊老敬老优秀传统品德,鼓励子女晚辈多陪伴老人。

4、多彩社区活动。可利用节假日开展如“甜咸粽子都美味”“小城故事会”等社区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与随迁老人的活动交流,用差异促进融合。

5、在具备条件的社区组织“不老青春”社区老年活动社团招新会。组织社区原有合唱队、舞蹈队、老年人俱乐部等社团筹备新年招新会,动员随迁老人积极参与,同时也鼓励随迁老人创办例如老乡会、黄梅戏等社团,促进随迁老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融合。

四、进度安排

2015年6月:与相关社区接触,了解社区随迁老人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社区。对成员进行项目开展前的集中培训、招募志愿者。

2015年7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2015年8月:确定服务对象,确定项目点、活动方案和人数等。

2015年9月:组织问卷调查并进行需求评估。

2015年10月:小组计划书撰写和招募组员。

2015年11月:每周小组活动实施以及发现个案,接案工作进行。

2015年12月:继续开展小组,小组结束。开展个案,筹备社区活动。

2016年1月:个案工作,社区活动实施(讲座或联谊)。

2016年2月:个案工作,社区活动实施。

2016年3月-4月:项目评估、召开服务对象访谈会、撰写结题报告。

编辑:刘睿婧 日期:2015-11-09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教育热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办单位: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 服务热线:010-689875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京ICP备 20019501号-1
联网备案号:1101080204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