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店街道“中国文化交流体验中心”传承中华文化推广汉语项目涵盖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7000余名外籍常住居民和5万余名中国居民。他们身处国际化社区,热爱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此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以社区服务为契机传播中国文化,打造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更好地满足外籍居民的需要,以社会力量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先进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
一、 绩效目标
1、 传播中国文化,让社区外籍居民通过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对汉语学习产生兴趣,并成为推广中国文化的志愿者。合计144课时,每次约100人。
2、 促进国际化,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培养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使命感,增强社区居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包容和谐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友好国家主题文化月1次,中外居民文化交流活动6次,每次活动约100人次。
3、 实现双满足,既要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也要满足辖区内居民的英语学习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实现麦子店社区舞台国际化。合计64课时,每次约50人次。
二、 组织架构
该项目由北京国际汉语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包括:
组长: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副院长桂帆
副组长: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主任刘雁安
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部招办主管傅强
组员:周红梅、孟欣、于苒、豆丽玲、朱威、沙海洲等。
三、 项目内容及进度安排
1.外籍居民汉语培训
招生:本项目将采用网络宣传、辖区推荐以及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招生,网络宣传包括: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社区官网、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官网及相关推广机构网站等。
师资:依课程类型聘请主讲教师,同时配备课程助教;聘请标准为:具备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中国文化体验课程聘请各大院校在专业领域的教授、副教授。
教材:北京国际汉语学院校本教材
进度:2014年10月21日—2015年3月17日。每期培训18周,每周2次课,每次2课时,合计144课时。
对象及人数:麦子店社区常驻外籍居民,每期约100人。
考核:为保障培训质量,汉语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标准。即:出勤 + 平时成绩 + 期终成绩 + 汉语角。具体要求如下:出勤率达到90%以上;修满全部课程;成绩及格;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汉语角活动。
后期:为考试表现优异的外籍居民颁发“麦子店社区汉语推广大使证书”。
绩效目标及预期效果:传播中国文化,让社区外籍居民通过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对汉语学习产生兴趣,并成为推广中国文化的志愿者。参加汉语培训的外籍居民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方便其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
2.中外居民文化交流
2014年6月:端午包粽子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中国居民教外籍居民包粽子,举办包粽子比赛,品尝粽子;办端午节的由来和中国各地端午民俗文化讲座等,共有中外居民39人参加。
2014年9月:邀请外籍居民与社区居民共度中秋之夜。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014年12月:与外籍居民欢度圣诞节,使得社区居民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2015年 1月:开设文化讲座课程,剪纸、中国结。
2015年3月:开设文化讲座课程,中医、健康养生、太极。
2015年4月:放风筝活动:学习制作风筝,举办“放飞风筝,放飞梦想”户外活动。
对象:麦子店社区常驻中外籍居民,人数约每次100人。
绩效目标及预期效果:促进国际化,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培养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使命感,增强社区居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包容和谐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增进社区居民和外籍居民的了解和友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中外居民都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
3.友好国家主题文化月
2014年11月:摩洛哥文化主题月。
对象:面向社会开放,邀请中外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绩效目标及预期效果:促进国际化,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培养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使命感,增强社区居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包容和谐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增进社区居民对摩洛哥的了解,促进中摩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4.中国居民外语培训
每周举行英语角活动,请英语专业老师辅导。从2014年10份开始至2015年5月份,共32周,每周1次,每次2课时,合计64课时。
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学习英语,在真正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
英语美文、报刊选读,让中国居民感受英语的魅力。
对象:麦子店社区常驻中国居民,每次约50人次。
绩效目标及预期效果:实现双满足,既要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也要满足辖区内居民的英语学习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实现麦子店社区舞台国际化。中国居民经过八个月的英语学习,英语水平稳步提高,能够用英语完成日常所需的对话。至少学习二首经典英文歌曲,看过至少二部英文电影。
编辑:马妍 日期: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