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目标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市民化教育实践示范项目共涵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四点半三乐课堂、
教学帮扶、开展心理、法律和安全知识讲座、项目分析报告。
1、四点半三乐课堂:覆盖东升镇及清河镇周边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四点半三乐课堂主体主要由小学教师
、小教专家、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工作人员及农民工子女组成,重点内容有接学生下课、完成学校布置
的作业、小足球课堂、DIY软陶制作、形体礼仪舞蹈训练等,拟举办社会公共礼仪宣传、文艺汇演、DIY软
陶制作等活动4场,受益群众500人次;拟举办农民工子女足球队培训30余次,受益300人次;舞蹈形体训
练队培训18余次,受益100人次。志愿者人次120余人次,专家10人次,教师60人次,工作人员150余人次
。通过帮教,使进城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心理状况都能有积极的改善,并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积极的心态,同时在放学后这段期间的关怀和教育得到保障。在东升地区凝聚正能
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弟提供帮扶照顾服务,达到“关爱孩子,关爱家庭、积极促进东升稳定和谐”。
2、教学帮扶活动:覆盖东升镇及清河镇周边的一部分不能及时上课,或者上课期间不能顺利学习当时课
业进城农民工子女,由教学教师、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帮扶的农民工子女组成,采取1对1教学帮助,家教
式辅导,帮助小学生及时掌握课上教学内容,完成课业并进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育孩子们孝老敬亲,
真诚好学。预计开展32人次,专家2人次,志愿者90人次,工作人员80余人次,教师50余人次;受益200人
次。
3、开展心理、法律和安全知识讲座:拟对东升镇及清河镇周边的进城农民工子弟进行法律、安全、心理
知识培训8场,专家4人次,教师20余人次,志愿者40余人次,工作人员50余人次,拟培训受益人群300人
次。
4、撰写《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市民化教育实践示范项目》项目分析报告。组织参加人员分析
研究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现状和措施,为进一步提升进城农民工子弟(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素质提供参考
。预计参加人员5人,召开6次汇总研讨会,形成一份可供政府参考的分析报告。
整个项目共四大块内容,总体预期效果是对小学中进城农民工人员的子女,坚持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树
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力争使周边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得到改变,同时解决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的问题,
与孩子们有更多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解决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在此期间使他们学业能够提升,在以
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并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二、组织架构
该项目由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包括:
组长: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尤锡良
副组长: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党办主任兼院办副主任田淑芹
组员:崔仲凯、蔡蓓蓓、赵小林、郭俊敏、李凤华
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田淑芹,协调组织负责人:蔡蓓蓓
三、组织内容
本项目密切整合东升地区资源,以清河附近的学校为宣传阵地,主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四点半三乐
课堂、教学帮扶、开展心理、法律和安全知识讲座、项目分析报告等服务。
3.1 “四点半三乐课堂”——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系列特色服务
帮扶主要涵盖:
3.1.1接学生下课:主要包括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三点半至四点期间接农民工子女从学校接到四点半课堂的
开设地点,预计受益 100余人次;
3.1.2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有教学教师负责监督、 辅导未能及时完成作业要求的农民工子女,比如采用
集中力的训练,计时做题、同伴修订作业、小组总结、开放式讨论等形式,教育教导农民工子女学会正确
的学习方法和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发放调查问卷230份、预计受益100余人次;
3.1.3小足球课堂:有体育专业教师、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农民工子女组成,有专业教师重点讲授足球的
基本知识、足球队员的配合、站位、传球、射门等团队合作基本常识和足球队员的体能训练。
.1.4假期活动,主要是指夏令营、冬令营和寒暑假活动:主要有志愿者、社会义工、工作人员及农民工子
女组成。例如:参观科技馆活动。活动目标:通过此活动让孩子学习科技的发达和神奇的力量,知道科技
的发达是需要动手、动脑、用心操作所实现的;培养孩子的探索欲望。活动准备:大巴车、统一服装、安
全知识、门票、记事本和笔。活动过程:1.每次活动前都与孩子讨论安全常识以及所要进行活动的目的,
带着问题去参观去探索。2.过程中引导孩子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不断的提
问。部分简单的活动进行大胆体验,引导孩子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3.活动结束,将自己的学到的知识用
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家长、同伴分享。参观博物馆活动。目标:通过此活动让孩子能后开阔眼界 丰富自
己的知识,并能够学会独立观察与学习;通过此活动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要学习 要努力
做的事情!准备:大巴车、统一服装、安全常规知识、门票;过程:提前与孩子们商讨活动的主要事项和
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为孩子讲解博物馆的知识,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思考能力 和积极表达自
己的想法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讨论;活动结束让孩子尝试写自己的心得感受;体现形式:绘画与剪纸
。拟定专家3人次,辅导200余人次;
3.1.5DIY软陶制作:主要目的是制作一些具体的软陶作品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观察思考
能力、审美能力和对做事的耐心能力,通过这些能力展现孩子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主要教学内容: 1.软陶的概念的特征2.软陶的基本制作方法(揉圆、搓条、分段,按压.以及制作简单的
小作品,掌握制作方法)3.软陶的色彩搭配以及拓展的创作思维(调色原理和方法)4.软陶的烘烤时间温
度和制作的注意事项。以操作为主,制作组合的场景软陶作品,掌握制作方法,了解烘烤时间,温度。并
结合一些主题创作完整的作品,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给小伙伴讲述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自己的
成果。例如其中一次的活动名称:我最爱的人(软陶制作)活动目标:通过软陶的操作,激发孩子对自己
爱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理解最爱的人的劳动付出,感受有爱的生活是美好的。软陶制作 培养孩子
的耐心、动手、想象、创作的能力。活动准备:若干软陶12色 简单的工具 样品 活动过程:1.开始为
孩子讲述妈妈的爱等故事引出主题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自己爱的人是什么样子的。。。。;2.基本操作过程
讲解制作人物的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来装饰丰富自己的作品;3.结束活动请孩子们
能够说一段自己要对自己爱的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话语——(我想对您说)。发放宣传印刷品100份,专家2
人次,共计辅导150余人次。
3.1.6形体礼仪舞蹈训练:有专业的形体舞蹈教师、工作人员和农民工子女组成,主要内容是让农民工子
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体会形体艺术和舞蹈美感,以及礼仪训练带来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亮
点。 例如舞蹈训练目标:利用业余时间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爱好。满足想学舞蹈但没有条件的孩子,
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带孩子参加小型演出活动,培养孩子的大胆表现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准备:舞
蹈场地、技术指导教师、演出舞台及服装;过程:1.开始讲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并练习舞蹈基本功前的热
身活动。2.反复示范、讲解分解动作的要点,做到个别指导以及表演的情感表情。3.整体排练,做好演出
准备。发放文化礼仪读本90本,专家3人次,预计受益100人次。
其中一次课的训练内容:1.基本姿态练习:1)方向点 2)站立姿态 3)手型和基本手位(芭蕾手型) 4
)脚形和基本脚位(勾,绷脚和一位脚)。2.把干基本练习:1)站和蹲 3.基本姿态组合:成型组合 4.
放松练习:1)气息 神韵练习 2)讲述行礼意义及练习。重点学习和组合练习相结合的礼仪训练。受益
100余人次。
3.2教学帮扶
针对一部分小学生不能及时上课,或者上课期间不能顺利学习当时课业,我们采取1对1教学帮助,家教式
辅导,帮助小学生及时掌握课上教学内容,完成课业并进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育孩子们孝老敬亲,真
诚好学。确定指导思想: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
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
卑的心理。帮扶计划: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横向比对和纵向比对的计划形式。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群学生的基本情况: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
不能认真学习。该群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具体帮扶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许多学困生在与
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
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2.加强关注程度:
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3.培养学习习惯:(1)课
前准备:引导教育孩子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
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2)上课环节: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
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3)练习
环节: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
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
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4.鼓励学生帮助: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
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
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5、实
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
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
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6、
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
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拟定连续办班,预计开展30余次,发放文化礼仪读本60本
,专家2人次,辅导200余人次。
3.3开展心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讲座和辅导
本项目将发挥业余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与人力资源优势,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项:A、,请知名心理专家,
开展心理讲座一次;B、利用学院心理学教师的专业优势,一对一的为孩子们解答心理疑惑,给予他们更
多的解答和关爱若干次。C、请权威人士为农民工子女讲解安全知识暨讲座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安全的重
要性,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D、请学院优秀法学教师,为孩子们讲解基本法
律知识暨讲座一次,让孩子们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及家人的法律权利。发放宣传印刷品200份、调
查问卷70份,专家4人次,辅导300余人次。
3.4撰写《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市民化教育实践示范项目》项目分析报告。组织参加人员分析
研究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现状和措施,为进一步提升进城农民工子弟(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素质提供参考
。预计参加人员5人,召开6次汇总研讨会,形成一份可供政府参考的分析报告。
编辑:马妍 日期: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