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行业党建  会员之窗  教育评估  社会公益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公益>>社会建设项目>>最新动态>>正文

《不一“Young”的青春加油站——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站点建设项目》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08

一、绩效目标

本项目通过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等项目地点执行项目活动,将组织专家约26人次,志愿者70人次,工作人员68人次,举办各类活动约72场,预计覆盖人次约为1500人次。该项目有效链接社区、政府、学校、健康成人、社会组织等资源,整合青少年服务力量,将学校建设成为链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重要站点,以全人、综合的服务模式向青少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以此做成学校社会工作的示范站点,向其他区县及京津冀地区辐射。

(一)服务对象

项目范围:实施地点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影响涉及全市石景山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区县的3所学校及所在社区。

目标人群:该校全体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新市民家庭学生、残障学生)。

规模:

建立全体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信息,共计直接受益人数1000人。跟进需关注的特殊学生个案不少于6人。小组服务方面共计开设4个小组,开展32次小组活动。直接受惠人数100人,间接受益人包括服务对象的家庭、志愿者、学校师生等,大约3000人左右。

(二)开展活动次数

1、每个项目小组(按年级分)至少开展2个“正面成长”小组活动,每个至少8节,总数约32次(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时可以增加)。

2、针对问题严重或有特殊需要的重点服务对象(根据学校推荐及社工挖掘),开展个案辅导(每个辅导对象至少6次),总数约36次。

(三)活动方式

1、“正面成长”小组活动为主;

2、“积极心理”个案辅导为辅。

3、以“如何促进青少年正面成长”来作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讲座及宣传活动的主题,并配合学校和社区宣传活动。

(四)提供服务的组织和人员

北京现代教育发展中心及其项目组成员,详见组织架构。

(五)预期成果

目标人群的积极心理成长水平有较大提高,各项指标均获得提升和改善。该效果通过前后测问卷得以证明。

服务对象参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项目评估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该效果通过满意度测评和出席率登记证明。

与2所合作学校签订长期合作意向。该效果通过合作意向书证明。

对相关群体如家长、教师等进行项目执行效果反馈调查,满意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该效果通过满意度测评证明。

编写完成学校社会工作者培训方案、讲义。该效果通过提供讲义稿和方案稿证明。

项目在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取得一定的示范作用。该效果通过媒体及相关研究论文予以证明。

二、组织架构

该项目由北京市现代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以专业社工为主,按服务对象和服务地点分为两个项目小组,组织架构如下:

项目组长:林霞(副教授、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

第一项目小组组长:侯静

第二项目小组组长:王贺

三、项目内容

具体方法:在项目开展前期和完成后期均使用定量问卷和定性访谈方法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目标人群的正面成长水平的基线数据及成长数据,据此评估项目开展对目标人群的实际效果。在执行期,运用专业方法,结合社工和心理手法,开展以青少年成长小组、家长成长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同时跟进典型案例的个案辅导,进一步增加项目实施对目标人群的实际影响力。

①个案工作

一是建立个别化的学生档案。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个别化档案,记录整个项目前、中、后他们的问题、优势、变化和发展。同时,收纳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果,感想心得等。对于开展个案服务的学生,记录每一次变化的历程,阶段性的进步以及每一次评估后对目标的调整情况。

二是针对特殊学生开展个案辅导。针对单亲家庭学生、新市民家庭学生和残障学生开展个案工作,运用危机介入模式,一个个案保证至少6次辅导,以真正实现服务的效果,调整其不良状态,促进其成长。

②小组工作

一是成长性小组:携手成长。针对普通学生的需求,组建1至2个成长小组,开展主题活动以满足其成长需要。

二是支持性小组:成长路有我。针对特殊学生的共同需求,组建1至2个支持性小组,开展主题活动以满足其心理健康需求。

③社区工作:营造正面成长的环境

运用人在情境中的生态系统理念,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营造正面成长的环境,不断向家庭、学校、社区宣传正面成长理念:

一是成长团队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为本项目团队成员完成4次培训,同时邀请学校老师及领导参与,以宣传正面成长文化,向教师和学校渗透正面成长理念。

二是开展正面成长家长工作坊。每学期共开展1-2次,面向初中部和小学部有提升需要的家长,教授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传播正面文化知识和理念。

三是社区正面文化倡导。每学期1-2次,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所在周边社区开展正面成长文化倡导,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实践正面成长理念,另一方面营造社区正面成长氛围。

四、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工作内容

2016年8月 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前期项目实施方案讨论和修改。

2016年9月1日——14日 与项目落地学校进行项目对接,开展座谈交流,确定项目落地意向班级,培训项目团队。

2016年9月15日——30日

前期需求调研、个案建档、小组招募。确定新一年项目社工服务方式、流程及合作机制,进行前期需求调研,掌握潜在的服务对象情况。确立分群体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普遍个案建档及个案筛查。为每位服务对象建立服务档案。

2016年10月-12月 开展2个专业小组服务(共16节)、个案辅导服务(完成3个个案)、督导跟进、中期2016年11月 “学校社工站进家庭”宣传月。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宣传等手法,为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提供辅导服务。

2016年12月 “学校社工站进社区”宣传月。通过资源整合、社区宣传等手法,宣传工作理念,寻求社区支持。

2017年1月-4月 开展2个专业小组服务(共16节)、个案辅导服务(完成3个个案)、督导跟进

2017年4月 项目资料汇总、服务手册汇编.推广学校社会工作项目、总结经验。就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互动的理念、工作手法、服务管理、社会工作者自身减压、素质拓展等方面开展专项研讨,编写培训手册。

2017年5月 召开项目总结会议、进行项目结题评估

编辑:李丹 日期:2016-10-08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教育热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办单位: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 服务热线:010-689875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京ICP备 20019501号-1
联网备案号:1101080204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