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行业党建  会员之窗  教育评估  社会公益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协会新闻>>正文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赴广东及香港学习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2

2025年4月21日至26日,北京民办教育协会李健会长带领28名会员单位代表赴广东及香港开展为期6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代表团先后走访深圳、东莞及香港的7所知名院校,包括深圳国际交流书院、深圳爱文世界学校、东莞松山湖清澜山学校、香港培侨中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深入学习各院校办学经验,探讨民办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路径。  


首站深圳:探访国际化办学标杆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合影」

4月22日,代表团首站抵达深圳国际交流书院,该校的现代化校园设计和国际化学术氛围深深震撼了每位参观者,被誉为“藤校收割机”的国际课程学校,在A-Level和AP课程体系方面成绩斐然。校方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并展示了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当日下午,代表团参访深圳爱文世界学校,其“一所学校、多个校区”的全球教育网络和沉浸式双语教学给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其校长为我们充分讲解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中外教老师为代表团展示了中英文课程的双语教学新模式,深度解析了其独有的评价体系,让在场所有人受益匪浅。

「爱文世界学校合影」

深圳两所学校的国际化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及升学路径规划,为北京民办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深国交的“全人教育”理念、爱文学校的全球校区联动机制,均体现了民办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方向。


东莞松山湖清澜山:探秘创新教育实践

「松山湖清澜山学校合影」

4月23日,代表团来到东莞松山湖清澜山学校,该校由华为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创办,以“全人教育”和“科技赋能”相结合为特色,这也体现清华特色和华为优势。学校通过STEAM课程、机器人实验室等展示了如何将产业资源与基础教育结合,构建了一个技术驱动的创新教育生态,为民办学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代表团成员表示,未来将加强信息技术、AI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香港之行:聚焦粤港澳教育协同发展

4月23日下午至26日,代表团转赴香港,先后访问香港培侨中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香港培侨中学作为爱国教育示范校,校长亲自介绍了其“两文三语”教学及国民教育体系,正是一代又一代培侨人的传承与坚持,铸就了“爱国成才”的教育根基,成就了学校如今的行稳致远。三所高校则从高等教育视角,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学术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的机遇,并在招生政策方便给出了全面的解析。香港教育大学提出的“湾区教师培训计划”,为京津冀与粤港澳教育协同提供了新思路,参团成员纷纷表示:“京津冀与粤港澳可在教师交流、学生交换、课程共建等方面探索长效机制。”在香港中文大学考察过程中,校方重点介绍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书院制"育人体系,详细阐释了该制度在通识教育、全人培养及学生社群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随后,代表团专程走访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资深教授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交流,系统讲解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跨界融合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传媒人才的具体实践。

「香港培侨中学合影」

「香港教育大学合影」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合影」

「香港中文大学」


在考察交流期间,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的带领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副主席、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李健及部分民办学校主要负责人专程赴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进行交流,并与考评局相关负责人围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的课程设置、考评机制、国际认可度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内地教育界对香港特色考评体系的理解,更为京津冀与粤港澳教育领域的互学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

此次赴广东及香港学习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北京民办教育者的视野,更搭建了京粤港长效合作平台。未来,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将举办更多类似的学习交流活动,为会员单位拓宽眼界、提供成长平台、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探索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北京民办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责任编辑:王雪莹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教育热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办单位: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 服务热线:010-689875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京ICP备 20019501号-1
联网备案号:1101080204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