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和扩大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在日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举办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班中,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平教授如是说。在季平开展的这场题为“民办院校的质量与建设”的讲座中,她尖锐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步入国际大众化阶段、教师数量紧缺和质量问题等重大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季平讲到,国家为国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更多的升学空间,国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但是社会、国际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有所担忧。 季平认为,社会人口的剧增,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张。高校质量不仅不够,数量也欠缺。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在师资队伍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季平列举出数据: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从1999年扩展,到现在已经从1998年的780万上升到3460万,居世界第一,增长了6.2倍,教师总量由1998年的40.7万,发展到2013年的149.7万,增加了将近2.7倍。“从这个增长来看全国的教师总量是不足的!”季平说。 “三十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走过了规模扩张、层次提升、自主发展、以量取胜的初级阶段,为国家的教育体制创新、增加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增加教育选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绩非常显著。”季平指出,中国的公办民办教育存在着不平等的环境政策问题,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民办教育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次转型提升。 以质量发展为核心,同时面对社会人口变化带来的竞争压力。“民办高校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和扩大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她说。 庆幸的是,福建针对教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多项政策举措,如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消除歧视政策等,从而形成公平有序的政策环境,并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编辑:英艳 日期: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