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一个代表者辛勤、耕耘与付出的词语,因此常常用来比喻教书育人的老师。2015年第九届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北京民办教育协会推出优秀民办教师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丰硕成果,表彰他们诲人不倦、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本期展示教师为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对外汉语教师豆丽玲。

豆丽玲老师从教十年来,始终把对外汉语教学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仅传道授业、教授知识,而且时刻从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外交流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砥砺自己。十年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文化大幅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也是豆丽玲老师坚守并挚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是她爱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
豆丽玲老师常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她始终将教育需要爱心,爱心成就教师作为自己站好教学主战场的座右铭。无论是综合课、口语课还是听力课、HSK课程,她都能得到所有学生的一致好评,除了她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从心里真正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孩子,当成家人一样来爱。今年来院学习的美国小男孩儿Kiyan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Home Stay家庭,妈妈为此事很着急,后来豆老师得知此事后,便主动提出Kiyan住在自己的家里。豆老师家里人会用汉语跟他聊天、给他讲中文故事、豆老师爱人教他练毛笔字。几天过去,Kiyan的汉语口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连他的妈妈都称赞连连。

外国人学习汉语遇到的第一困难是发音和四声。豆老师在汉语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并不断总结不同国家留学生汉语发音的偏误。她让学生进行大量跟读练习,还为学生准备了汉语发声舌位图和有趣的游戏等教学辅助用具。记得,2013年有个墨西哥女孩儿丹妮没有办法发出标准的“ü”音。豆老师先是示范发音,让她跟读,再让她听旁边的同学读正确的发音,一开始她还有些拘谨,豆老师鼓励她放松并多练习,告诉她可以先保持“i”的口型,然后逐渐撅嘴发“u”的音,最后圆唇就能够发出“ü”音了。现在经过8个月的学习,丹妮说汉语几乎跟中国人一样,没有一点儿口音,而且用词还非常地道。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西文化的碰撞或冲突。为了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2011年院校调整三里屯校区下午上课时间,由1:30改为2:00。没想到有一个美国学生提出抗议:为什么推迟上课?为什么照顾别的人?不考虑我的利益?还有几个学生,到北京刚刚安顿下来之后就多多少少产生失望和不满的不良情绪,对很多方面表示不理解:春天北京天上飘的“棉花”;北京的个人、公共卫生较差;中国有“农民工、打工仔”的说法;汉语书里有“超生”这样的词汇;人际礼貌差强人意等等。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会发展为偏见。
针对这些问题,豆丽玲老师用宽容心帮助学生建立互信包容。在主张在多元化的氛围,多元化的班级,常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适时、适当地辅以国情方面的解释,告诉学生:中国是有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在不断地努力,同时引导学生也保持文化宽容态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文化,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编辑:刘睿婧 日期: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