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委员在优秀民办中小学评选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2015年全市优秀民办中小学评选表彰大会,对一批优秀的民办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刚才吴会长、王会长以及张会长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总结和报告,特别是张会长,结合民办中小学一年以来发展的成果和状况,对此次评选活动做了一个详细的梳理,我们都感觉到获益匪浅。在此,我代表北京市教委向所有获奖的民办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市民办教育协会领导、各位专家、民办教育从业者和教育媒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自2004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各类优秀民办学校实施表彰奖励以来的十多年间,北京市民办中小学能够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依法规范办学、优质特色发展,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选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办中小学不仅是实现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认识本次评优表彰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是树立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经过初评、复评和公示环节评出的优秀学校,可以说是行业的标杆,从教育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课程师资再到办学特色,特别是诚信自律,无不体现出其在适应需求、内涵发展方面的优势,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和借鉴;评选出的优秀个人,也都是从业者的榜样,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份热爱、担当和奉献,更是支撑事业前行的宝贵财富。
二是本次活动是由市民办教育协会和教科院共同发起,专家、同行共同参与的一次社会评价,这顺应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目标与任务。因此,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价,面临着包括评价职能、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在内的全方位的调整,引入独立、专业、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在民办教育领域或将是重要的改革方向。此次评选表彰活动是一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管办评分离的有益尝试。
三是本次评选的结果对于政府进一步决策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鼓励扶持政策,尤其是财政扶持政策,应该向那些富有特色、更加优质、更加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高水平民办中小学倾斜,让他们的路越走越宽、发展得越来越好、服务能力越来越强。这既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更符合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利益。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颁布和学习,特别是近两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和目前三严三实教育的推进,民办教育也应把办学方向更多地面向群众、面向消费者,体现群众路线,体现民办教育作风的转变。此次评选,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这些典型学校、典型个人的作风在转变,他们真正在观察和发现首都民办教育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并按照消费需求调整自己的服务。
第二,认真审视民办中小学面临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并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的重大命题以来,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北京市各项重大改革实施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特别是,人口疏解和北京教育新地图,包括每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措施,对民办中小学的整体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之中也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和机遇。十八大以来,我党和本届政府在推进各项改革时非常强调顶层设计、实际获得和精准改革。这三个词,将来可能是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在方法论层面需要遵守的三个关键原则,不仅是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包括每一位民办教育的从业者,甚至是每一位老师都要遵守。如何做到顶层设计,符合大的改革方向,而不是逆潮流而动;如何做到让消费者、服务对象实际获得;如何让专业设置、服务的精准性更加有特色,这是我们的生存之道。针对这三点,我有两点想法: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共同发展的首都教育格局是未来需要坚持的重要方向。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制度。可见,发展民办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二、广大市民对个性化、选择性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日俱增。当前的改革是强调面向消费者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所以从首都基础教育以及整体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民办教育将和公办教育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服务于首都市民,服务于首都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因此,广大市民对个性化、选择性的优质教育需求是我们必须全方位加以关注的。
第三,紧紧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改革脉络,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教育获得。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要“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对于我们教育领域的深化综合改革更是如此。在过去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改革干的事多、建设的多,但是学生、人民群众实际获得有多少未必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这一轮改革中我们更要强调学生的实际获得。当前北京基础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其核心是坚持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教育公平,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并惠及大众。因此,当前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方向性选择。结合当前首都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简单谈三点想法:
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这是每一所民办中小学发展必须牢记的根本任务。民办学校必须和公办学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要关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培养什么人的出路或什么技能的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二是要加快转变以规模、应试为主的同质化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特色、彰显个性和提高质量。今年《北京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盘活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引导个性化教育需求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合理转移;要采取多种资源整合方式,利用优质民办资源促进公办中小学发展,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这些改革措施,都涉及民办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策略与方向选择。在高中阶段,适应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民办学校则应致力于在国际教育领域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发展规律,在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国际课程设置、国内外教材融合等方面加快实践创新的步伐,顺势而为,快速发展。
三是把握首都基础教育改革脉络,结合中小学不同学段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做到精准改革。当前首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更加关注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实际获得,打破学科边界、资源边界,包括学校边界、公办民办边界,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最后,还是要感谢市民办教育协会和北京教科院在本次评选中发挥的桥梁纽带和行业引导作用,感谢各位专家提供的专业智力支持,感谢民办教育处和区(县)教委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希望获奖的优秀学校和优秀个人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也希望所有的民办中小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创新,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优化首都教育生态、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杨星 日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