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行业党建  会员之窗  教育评估  社会公益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正文

70 年,民办教育走进新时代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0-25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私学,还是宋代的书院,抑或近代的教会学校,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公办教育的有效补充,在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突飞猛进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办私立学校曾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化改造中逐渐消失,直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得以重新恢复和快速发展。

  1992 年,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为契机,中国民办教育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民办教育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学校数量及在学人数逐年增加,到 2018 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18.35 万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了 5378.21 万人。                      

  1.民办幼儿园占据幼教事业“半壁江山”缓解“入园难”

  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民办幼儿园开始出现,且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

  民办幼儿园数量持续扩大,2018 年占到了全国幼儿园总数的 62.17%,有效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据可统计到数据显示,从 1992 年到 2018 年,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从 1.38 万所增加到了 16.58 万所,在园幼儿人数也由 53.62 万人增涨到了 2639.78 万人。

  在扩张的同时,民办幼儿园也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据统计,2009 年,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 55.23 万人,在园儿童 1134.17 万人,师生比为 1:21;2018 年,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 160.89 万人,在园儿童 2639.78 万人,师生比达到 1:16。

  2.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民办中小学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

  1993 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资办学,同时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于是,民办中小学悄然兴起。

  在小学阶段,1992 年,全国民办小学学校数只有 864 所,2018 年增涨到了6179 所,增长了 6.15 倍;在校生人数也由 1992 年的 5.52 万增涨到了 2018 年的 884.57 万。

  民办小学专任教师人数的迅速增长,有力保障了民办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从 2009 年的 22 万人,增长到了 2018 年的 46.5 万人,翻了一番。

C672

  在初中阶段,全国民办初中学校数量由 1994 年的 604 所上涨至 2018 年的5462 所;在校生人数也由 1994 年的 11.86 万上升至 2018 年的 636.3 万人。

  在高中阶段,2003 年至 2018 年,民办高中学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数量的比例从 16.98%上升到了 23.41%,增长了 6.43 个百分点;民办高中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从 7.2%上升到了 13.82%,增长了 6.62个百分点。

  中小学阶段民办学校总体上扮演着公办教育的补充角色,主要满足个性化、特色教育需求。随着民办中小学办学活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出现了一批优质民办中小学,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区。

  3.民办高校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复苏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4 年,在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北京海淀走读大学正式创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大陆第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普通高校。

  1993 年,国家教委出台《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提出民办高等学校招收学历教育的学生,纳入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1994 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该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高校扩招,一大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陆续成立,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快速扩充,成为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

  2002 年,《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民办高等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民办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比例从 1996年的2.03%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28.16%;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从 1996 年 0.4%的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22.95%。

  近些年来,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民办高校的规模发展速度放缓,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未来,相信民办高校在之前多年办学积累的基础上,将为广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民办教育的政策变迁

  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此,中国教育在线为大家梳理了这五个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政策变迁。回望历史,放眼未来。

  (一)建国初期私立学校的消失(1949-1977)

  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私立教育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较大比例。

  1950 年,教育部颁布了《私立高等学校暂行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所有高校到 1952 年底全部改为公立。

  1952 年,决定自 1952 年下半年至 1954 年,将全国的私立中小学全部改为公办。随着这项工作的完成,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

  (二)民办教育的复苏和规范化管理(1978-1991)

  1978 年,高考的恢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沉寂了近 30 年的民办高等教育又悄然萌芽。

  1980 年,《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国家办学为主题,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

  1982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宪法颁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开始复苏。

  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

  1987 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正式将民办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三)民办教育进入稳步增长期(1992-2001)

  1992 年,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

  1993 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实施,明确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办学。

  1996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在全国建立了办学许可证制度。

  1997 年,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把民办教育纳入了法治轨道。

  1998 年,发布《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了长达 13 年的大学扩招。

  1999 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得民办高校获得了学历教育资格。

  (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2002-2010)

  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民办教育开始走向法治化道路。

  2004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大大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民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

  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

  2007 年,教育部出台《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五)、开启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新时代(2011-至今)

  2016 年,《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4 个配套文件颁布。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建立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18 年,教育部十三部门联合颁布《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2018 年工作要点》;国家司法部公布《民促发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教育热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办单位: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 服务热线:010-689875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京ICP备 20019501号-1
联网备案号:11010802041868